2025年9月21日 星期日

[水井USR創新教材]Python一下水井村的農漁畜業-set



水井村生產食物有:

農業:稻米、地瓜、番茄、香瓜

漁業:文蛤、白蝦、龍膽石斑、吳郭魚、虱目魚、龍鬚菜

畜牧業:猪

以上資料是經由訪談,由水井社區發展協會提供

集合中元素具備沒有順序的特性,因此無法像串列(List)一樣可以用索引算符或切片方式來存取,當然不能使用串接算符+和重複算符*,集合常用的算符是in和not in,用來判斷元素是否在集合中。

範例一:集合會過濾掉重複的元素

漁溫={"文蛤","白蝦","龍膽石斑", "白蝦","龍膽石斑","吳郭魚", "虱目魚"}

print("漁溫養殖的魚蝦類有", 漁溫)

執行結果:

漁溫養殖的魚蝦類有 {'白蝦', '龍膽石斑', '文蛤', '吳郭魚', '虱目魚'}

範例二:把字串變成集合,單字變成集合內的元素,重複的單字也不見了,而且集合是沒有次序

漁溫=set("漁業:文蛤、白蝦、龍膽石斑、吳郭魚、虱目魚、龍鬚菜")

print("水井養殖的魚蝦的單字有", 漁溫)

執行結果:

水井養殖的魚蝦的單字有 {'業', '虱', '石', '菜', '、', ':', '膽', '魚', '吳', '鬚', '蛤', '郭', '漁', '文', '白', '龍', '斑', '蝦', '目'}

範例三:判斷是否為集合的元素

農業={"稻米","地瓜","番茄","香瓜"}

漁業={"文蛤", "白蝦","龍膽石斑","吳郭魚","虱目魚","龍鬚菜"}

畜牧業={"猪"}

print("文蛤是農業","文蛤"in 農業)

print("文蛤是漁業", "文蛤" in 漁業)

print("文蛤是畜牧業", "文蛤"in 畜牧業)

執行結果:

文蛤是農業 False

文蛤是漁業 True

文蛤是畜牧業 False

範例四:集合的聯集

農業={"稻米","地瓜","番茄","香瓜"}

漁業={"文蛤", "白蝦","龍膽石斑","吳郭魚","虱目魚","龍鬚菜"}

畜牧業={"猪"}

print("水井村的農漁畜業",農業|漁業|畜牧業)

執行結果:

水井村的農漁畜業 {'香瓜', '文蛤', '猪', '龍鬚菜', '虱目魚', '番茄', '白蝦', '地瓜', '龍膽石斑', '吳郭魚', '稻米'}

範例四:集合的交集

農業={"稻米","地瓜","番茄","香瓜","龍鬚菜"}

漁業={"文蛤", "白蝦","龍膽石斑","吳郭魚","虱目魚","龍鬚菜"}

畜牧業={"猪"}

print("在水井村有什麼特產是植物但又養在漁溫中",農業&漁業)

執行結果:

在水井村有什麼特產是植物但又養在漁溫中 {'龍鬚菜'}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